灵活用工是指全日制劳动用工以外的四种形态:
包含以非全日制用工为代表的时间上的灵活;
以劳务派遣为代表的雇佣形式上的灵活;
以业务外包为代表的服务形态上的灵活;
以平台型用工为代表的就业形式上的灵活。
简单来说,灵活用工是企业根据需求灵活地聘用人才,双方不建立正式的全职劳动关系。这种模式帮助企业节约成本,也让人才价值充分发挥。
我们常说的兼职、自由职业、劳务派遣等,都属于这个范畴。
1. 劳务派遣
企业将辅助性岗位委托给第三方开展。用工单位与派遣员工之间有用工关系但无劳动关系,劳动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员工之间。劳务派遣的原则是“用人不管人,管人不用人”。
适用场景:公司主营项目的生产运营中辅助性岗位。
2. 非全日制用工
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,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。
适用场景:为少量派驻员工提供餐饮服务而聘用工作时间不长的饭堂工作人员
3. 业务外包
企业将部分业务或工作内容交由承包方完成,按照约定支付外包费用。外包的业务通常为企业的非核心业务。
适用场景:办公区域物业项目的安保、保洁及非生产设施的维护等业务。
4. 平台型用工
企业通过灵活用工平台将任务发布,由平台上的自由职业者接受并完成任务。平台通常取得税务部门委托代征资质,为自由职业者申报完税并开具增值税发票。
适用场景:营销推广、直播带货、设计服务、在线医疗、教育咨询等服务类项目。
5. 实习生
企业与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,安排学生来公司实习。对实习期满通过双向选择的学生,可办理正式用工。
适用场景:有针对性地培养有技术专长的生产一线后备员工。
6. 退休返聘
企业聘用退休人员担任特定职位,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专长。
适用场景:需要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岗位,如热工系统优化工作。
AI技术正在深度赋能灵活用工领域。2025年,我们看到:
AI+导航求职:如朝阳区推出的“岗位跟着用户走”服务,通过LBS位置服务向求职者精准推送周边岗位信息。
AI+直播带岗:通过AI直播基地和智能岗位推荐系统,实现24小时数字人直播、AI简历评估和智能岗位推荐。
AI预测人力需求:利用机器学习分析企业历史用工数据、业务增长趋势和行业动态,预测未来3-6个月的人力缺口。
灵活用工越来越注重技能认证和培训:
降低成本:尤其是对于有淡旺季之分的企业,极大地降低了淡季用人成本。
提高经营灵活性:让企业的经营有了多种选择,更具有灵活性。
转移用工风险:灵活用工属于契约型合作,无需签署劳动合同,完全合法合规。
注入新鲜血液:灵活用工可以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,其工作质量对内部员工也是一种激励和促进。
管理难度:灵活用工人员的管理相对复杂,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。
法律风险:可能涉及劳动法、合同法等法律法规,企业需谨慎处理相关法律问题。
员工忠诚度:灵活用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,可能导致员工忠诚度下降。
培训和发展:灵活用工人员在企业内部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较少,可能影响其专业技能的提升。
企业实施灵活用工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盘点岗位:看企业里哪些岗位可以使用灵活用工。通常不需要很强专业技术性,不处于经营管理核心环节,不涉密的岗位都可以采用。
选择灵活用工方式:确定是用劳务派遣,还是业务外包,或是聘用临时用工等。企业需要对各种临时用工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,寻找更适合的模式,也可以组合应用。
掌握基本操作:如甄选服务好的劳务派遣机构,选择合适的外包团队,了解临时用工的劳动政策,采买必要的商业保险等。
加强管理:虽然灵活用工,但对工作质量、进度等要求却并不会降低,因此需要通过协议、规章制度等来进行约束,同时也更需要管理者的激励和管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