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劳动关系定义
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的从属关系,特征包括:
双方主体合法(用人单位+劳动者)
劳动者受单位规章约束,从事有报酬的指定工作
劳动者工作内容属于单位业务组成部分
法律依据:《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》
二、劳务关系定义
平等民事主体间的服务协议关系,典型场景:
三、用人单位常见规避手段
签订"劳务合同""合作协议"等替代劳动合同
协议中明确排除劳动关系
规避社保缴纳、工伤赔偿等法定责任
四、实习生身份认定(关键区分)
情形 | 法律性质 | 认定要点 |
---|
在校生勤工助学 | 劳务关系 | 依据劳部发[1995]309号文件,不视为就业 |
已完成学业的求职者 | 劳动关系 | 以就业为目的的实质用工关系 |
五、维权建议
必须签订书面协议,明确约定:
服务期限
工作内容
报酬标准(建议≥当地最低工资)
支付周期(建议不超过1个月)
结算方式
签约注意事项:
企业用工需加盖公章
自然人用工需载明身份证号+签名
保留工资支付凭证、工作记录等证据
争议处理:
收集考勤记录、工作邮件等管理证据
通过劳动仲裁确认事实劳动关系
主张双倍工资差额等法定权益
六、风险警示
用人单位通过协议排除劳动关系的做法可能被认定为无效,实际用工关系仍可能被仲裁/法院判定为劳动关系,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
提示:劳动者如遇"假劳务真用工"情形,建议携带相关材料咨询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或专业律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