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行业资讯
动态资讯
行业资讯

老板HR必学100个用工风险宝典丨第05期:让试用期解除“稳赢”的5大法则!

2025-11-12

“员工试用期表现不好,让他走人,凭什么公司还要赔钱?”

“明明还在试用期,为什么辞退他这么难?”

这是无数HR和老板心中的困惑。

将“试用期”等同于“随意辞退期”是企业用工中最危险、代价最高昂的认知误区之一。

64是0.jpg


01试用期1.5个月,公司赔偿8个月工资?


  • 案情回顾孙某入职某科技公司,签订3年合同,约定3个月试用期。

    工作一个半月后,领导认为其“情商低、水平差”,在转正测评上写下“表现不佳,不予转正”,并让HR办理辞退。

  • 员工反应:孙某拒绝主动辞职,并要求公司支付3个月工资作为赔偿。


  • 公司操作:公司向孙某发出《解除通知书》,以“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”为由单方辞退。

  • 最终结局:劳动仲裁、一审、二审……官司打了近十个月。公司最终为息事宁人,赔偿了孙某相当于8-9个月的工资。如果坚持判决,公司甚至可能需要补发长达一年半的工资。

这个案例给所有企业敲响警钟:试用期不是“免赔金牌”,违法解除的代价同样是 2N赔偿 或 恢复劳动关系


02  你的试用期解除,经得起仲裁考验吗?


一旦发生争议,仲裁员通常会提出以下“灵魂四问”,绝大多数败诉的公司都倒在这些问题上:

  • 标准何在? —— 公司的“录用条件”是什么?有没有书面、量化、可考核的标准?

  • 员工知情吗? —— 公司能证明员工已经明确知晓并认可这些录用条件吗?

  • 证据充分吗? —— 公司能提供哪些客观证据,证明员工“不符合”上述条件?

  • 程序合法吗? —— 解除决定是否在试用期内作出?是否履行了通知送达等法定程序?



0试用期合规五要素

要想合法合规地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,必须牢牢守住以下五个要素,缺一不可:

要素一:书面约定 & 期限合法

  • 杜绝口头约定:试用期必须明确写在劳动合同中。

  • 杜绝单独试用合同:单独的《试用期合同》违法,视同正式劳动合同。

  • 期限对标合同:试用期长短严格取决于劳动合同期限。


    • 合同期1年整,试用期最长可达 2个月 (常见误区:以为是1个月)。

    • 合同期≥3年,试用期最长 6个月

要素二:录用条件明确 & 量化

这是胜诉的核心武器。模糊的“表现不佳”毫无用处,必须将录用条件具体化:

  • 基础项:个人信息真实、入职资料齐全。

  • 能力项


    • 销售岗:明确试用期内的销售额、回款额、签单量。

    • 职能岗:通过转正考试(如得分≥60分)、完成特定作业项目、参加规定次数的培训。

    • 通用项:试用期内无迟到早退、无客户有效投诉、遵守所有规章制度。

要素三:录用条件已告知

一切没有证据的告知,都是“耍流氓”。

 必须在入职第一天(“蜜月期”),通过签署 《试用期录用条件告知书》 ,将其作为“入职资料包”的一部分让员工签字确认。

事后补签,员工极易反悔。


要素四:有不符条件的扎实证据

领导的主观评价在仲裁庭上苍白无力。必须有:

  • 量化考核表:根据《录用条件告知书》逐项打分。

  • 事实依据:支持每一项扣分的具体证据(如未完成的工作清单、客户投诉记录、打卡记录等)。

要素五:解除决定在试用期内作出

这是生死时限

  • 务必提前操作:在试用期届满前完成考核、审批和通知送达。一旦超过一天,员工即自动转正,企业将丧失“不符合录用条件”这一最有力的解除权。

  • 成本差异:差一天,违法解除的赔偿金(2N)可能从 1个月工资 (不满半年)变成 2个月工资 (满半年)!

图片


0高频难题破解

  • Q:员工二次入职,还能约定试用期吗?


    • A:原则上不能! 法律规定“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”。巧妙解法:可通过集团内另一独立的法人实体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。

  • Q:试用期可以延长吗?


    • A:风险极高! 北京、上海等地认为此举违法。 safest做法:签订合同时直接约定法定最长期限(如3年合同约6个月试用期),期内灵活掌握转正时间。

  • Q:试用期怀孕女员工,能辞退吗?


    • A:可以,但有前提! “三期”并非“免死金牌”。如果公司有确凿证据证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,依然可以依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39条合法解除。



试用期管理,是企业用工风控的“前沿阵地”。用专业、合规的方式对待它,不仅能筛选用人风险,更能为企业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与声誉损害。

关注共能人力将带你:

  • 从招聘、背调、发Offer到签合同的全流程风险点解析与实操方案。

  • 掌握应对“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”解雇的完整证据链打造方法。

  • 构建入职环节的“风险防火墙”,从根本上降低用工风险。

让专业的招聘,成为企业人才战略与风险管控的最佳起点!


© 2025 广州市共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  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备案号:粤ICP备2024356669号-1